腹腔鏡(微創(chuàng))技術新進步 | 我院完成首例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、胃底折疊術
近日,玉溪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外Ⅰ科完成首例完全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+Nissen胃底折疊術。
患者女性,82歲,因反酸、噯氣、進食障礙、惡心嘔吐10年余,加重半年入院。
經(jīng)十余年的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,患者非常痛苦。入院后,外Ⅰ科非常重視此病例,經(jīng)科室充分討論,綜合分析評估,決定為患者施行創(chuàng)傷小、恢復快的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+Nissen胃底折疊術。
手術中,首先回納通過擴大的食管裂孔嵌入胸腔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體部,游離胃底及食管下段,分離疝囊,暴露異常擴大的食管裂孔;縫合修補縮小裂孔;圍繞食管下端置入防粘連補片并固定,以加強裂孔周圍組織強度,預防復發(fā);將胃底縫合包繞食管下端270度,預防反流等。
術后患者恢復良好,癥狀體征基本消失,達到預期效果。手術的成功完成,也離不開麻醉科雙腔插管技術的有效支持。
食管裂孔疝(hiatus hernia)是指腹腔內臟或組織(主要是胃、網(wǎng)膜、結腸等)通過膈肌上異常增大的食管裂孔持續(xù)或暫時性進入胸腔所致的疾病。
可引起胃食管反流,產(chǎn)生反酸噯氣、惡心嘔吐、吞咽困難、胸骨后燒灼感等癥狀;常常需要手術治療。
與傳統(tǒng)手術相比,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+Nissen胃底折疊手術,具有創(chuàng)傷小,術野清晰,疼痛輕,并發(fā)癥少,恢復快,腹部疤痕美觀等優(yōu)點.
只需在中上腹部建立3~4個長約0.5~1.0厘米的操作孔,即可完成手術
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+Nissen胃底折疊術是腹腔鏡(微創(chuàng))技術的拓展應用。
在發(fā)達國家,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+Nissen胃底折疊手術已被視為治療食管裂孔疝的金標準。該手術既能達到手術治療消除癥狀體征的目的,又大大減輕了患者的創(chuàng)傷,能讓患者最大限度地受益.
符合我院外Ⅰ科的努力目標:以最小的創(chuàng)傷為患者獲取最大的手術治療及美容效果。
本例手術的成功完成,標志著我院腹腔鏡(微創(chuàng))技術又邁出了新的一步。
我們將竭力開展微創(chuàng)外科技術,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、規(guī)范、微創(chuàng)化的診療服務。